关于是选择自己组装电脑还是选择购买品牌主机,我个人是更倾向于自己购买配件,自己动手组装的。动手能力差的可以选择请人组装。那么组装电脑到底该如何选择配置呢?配置越高越好?人均4090?还是那句话,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先从最基本的开始了解。组装电脑最起码要知道电脑是由什么组成的吧。附上自己整理的脑图。
通俗来讲电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主要分为主机和显示器以及键盘鼠标等外设。软件包括电脑的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各种应用软件。其中主机主要由CPU、主板、显卡、硬盘、内存、散热、电源、机箱组成。
我们先一一来了解下,再决定怎么进行选择。
一、CPU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既是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大脑,负责处理一系列的数据运算和指令处理。所以CPU直接决定了电脑的性能。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需要知道CPU的选购需要注意自己的需求。
选购重点:游戏用户优先将预算放在显卡,CPU可以不必追求太高性能,至于生产力用户特别是有AI需求的,一定要两者都要。日常办公只需要注意CPU性能能够满足即可。大部分游戏对于CPU单核性能需求较高,生产力如PS,剪辑视频等对于多核性能也有要求。对于多核优化加强的游戏,更好的CPU可以拥有更好的帧率CPU和主板Pcie版本按最低者决定。CPU选购可以参考CPU天梯图,根据需求来,大多数人没必要追求最高端的CPU。关于CPU的选择,个人觉得intel里的i5-13600kf已经是99%的人CPU天花板。只打游戏的话AMD的CPU就行,看哪个品牌价格更有性价比。具体级别搜索CPU天梯图。我们普通人为了确保质量最好买盒装的,售后更有保障。
二、显卡
显卡这里主要指的是独立显卡。其在电脑中的作用主要是进行图形处理,替CPU承担一些计算的任务。之所以叫显卡我理解为能够让你的显示器亮起来显示图案。如果只是日常办公,处理下文档表格,浏览下网页用CPU里的集成显卡能亮机就行。如果对游戏有需要也没必要一定要上最好的。个人认为对于绝大多数人,4060ti已经是天花板了。我刚开始看电脑配置的时候,以为人均入门4060ti,看别人推荐恨不得搞个4070ti甚至4090,但是冷静下来,发现自己没必要。并且看了Steam的用户配置调研表。原来4060和4060ti配置率也就分别占比4.06%和3.32%。这个数据还是有参考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是否会研究AI项目,如果需要研究AI项目就要考虑NVIDIA的显卡。如果只是打游戏,请查阅游戏配置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显卡。先问问自己,会一直打游戏吗?有人一起打游戏吗?最好的配置是一起玩的人!如果只是想体验某些热门游戏,可以先去网咖娱乐下,可能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没必要配电脑了。如果是生产力需求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只是修图,甚至用不到独立显卡,带核显的CPU都可以满足。剪辑视频,渲染等工作才会对独立显卡需求更大。如果需要独立显卡,它的预算可能会占据整台电脑的一半预算。
三、主板
主板作为电脑的另一个重要部件,可以理解为一艘船的甲板,CPU,显卡,内存等都是安装在主板上才可以工作。主板集成了各种扩展插口和传输线路,用于连接各个部件。选购主板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有是否兼容你所选择的CPU,能否发挥CPU的全部性能,CPU最大功率支持=1.2*CPU核心供电相数*每相电流/2。主板的拓展性决定了后期能否便于升级电脑。御三家的主板质量都是可以的,比如华硕、微星、技嘉。尽量选择御三家,因为售后、质量、bios、驱动等比较好一些。买主板的时候也要注意DDR4,DDR5(决定了之后购买DR4还是DR5内存),是否集成有网卡(大部分都集成有网卡),PCIE协议是几代比如3还是4(目前最起码都是pcie4)等。
主板型号大致通过命名可以判断级别如:H开头的H610主板几乎属于入门级,B开头的B660、B760为中断主板(绝大部分人选择中断就绝对够用),Z开头的主板支持超频属于高端主板。越高级的主板拓展接口越丰富,能够发挥的性能也越强大。主板和CPU能够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取决于谁低,属于木桶效应,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附上一个图片,CPU推荐搭配主板,觉得挺合理。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硬盘
硬盘是电脑的存储,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各有优缺点,固态硬盘一般拥有更高的读写速度,但万一损坏数据几乎不能找回。机械硬盘速度较慢,但数据挽回可能性较大,但机械硬盘用几年读写速度会越来越慢,如果操作系统装在机械硬盘上,开机可能都需要几分钟。但不管是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目前质量好的都不太容易损坏的,价格差距也不大。所以还是优先选择固态硬盘。我的旧电脑换了固态硬盘后开机速度和软件运行速度都得到非常明显的提升,开机速度从几分钟缩短至10秒以内。硬盘的接口和协议目前主要分为M2接口pcie协议和sata接口。如果是组装新电脑,主板大都支持M2 pcie4协议。所以固态推荐买M2 PCIE4的硬盘。至于买多大存储512G、1T、2T取决于自身需求。一般1T够用了,也不贵,最好要带有独立缓存的。关于硬盘选购还需要注意的是颗粒的选择。闪存颗粒民用级别分为TLC和QLC。优选TLC颗粒价格比QLC贵点但也贵不多,寿命更好一些。至于读写速度,问题不大,同样的固态7400和3000你用起来几乎感受不到,对游戏帧率其实没影响。重要数据请进行多盘备份。
五、内存
内存在电脑中的作用类似于数据中转站,它负责暂时存储CPU运算的数据。内存的大小和频率对于性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内存的频率能够发挥多少,除了自身的体质,还受CPU和主板支持最大频率的影响。比如DDR4 3200频率的内存,如果主板只支持2666那么内存也只能跑到2666。具体参考我另一篇文章电脑升级计划之如何查看自己电脑支持的内存最大频率?大部分游戏两条8G的内存总容量16G就足够用了。对于办公同样也是,轻度平面设计16G绝对够用,除非是重度作图,剪辑,渲染多开等可能需要内存越大越好。
内存买DDR4还是DDR5取决于主板支持DDR4还是DDR5,目前DDR4更具有性价比,实际使用起来差距也感受不出来。但是未来肯定会更高代数更适配,具体什么时候淘汰DDR4,我也不知道。
内存颗粒的选择同样重要。
D4内存:三星BDIE颗粒>镁光C9颗粒>海力士DJR/CJR>长鑫
D5内存:海力士A>海力士M二代>海力士M>三星具体型号品牌就不作推荐了,主要看颗粒,价格都大差不差。
关于超频使用,个人认为没必要。
六、散热
电脑运行过程中,不论是CPU还是显卡还是内存等都会散发热量。为了让各个部件在合适的环境中运行,就需要散热了。这里的散热主要为CPU的散热和机箱散热。至于内存一般不需要单独散热,且市面上的内存大部分自带散热马甲。至于硬盘有些主板配有散热板大部分情况下也不需要。CPU的散热分为风冷和水冷,虽然目前水冷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个人还是更倾向于风冷散热,除非风冷压不住你所选择的CPU型号。散热的选择取决于CPU的选择。CPU和散热的搭配:
12100F 单塔2-4热管随便压。13400F 单塔4-6热管。12600kf单塔6热管,超频就上双塔6热管足够。
水冷我没了解,不多做介绍。风冷主要由散热塔上的散热鳍片,导热管,风扇组成。工作原理大致为通过铜管或者底座与CPU接触导热到鳍片然后用风扇吹走。具体买双管、四管、六管,单塔,双塔等,肯定是越大散热越好。但一般情况下四管铜管就够用了(铜的导热更好)。而且市面上价格普遍也不贵买个一二百的都是不错的了。常见的搭配误区是散热焦虑,气质只要压得住即可。当然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安装方式是否和主板适配。风扇的话,功率越大,散热越好,噪音越大。至于灯光取决于个人喜好。
七、电源
电源的选购最需要注意的是能否带得动主板上的CPU和显卡。计算方式为:CPU满载功耗+GPU(显卡)功耗+100W其他+100W空余。个人推荐长城和航嘉80 plus 金牌电源,肯定是金牌的更好一些。电源线材分为直出、全模组、半模组,全模组可以根据需求拆接,直出无法拆接。只影响理线不影响性能。
八、机箱
根据主板大小和显卡大小选择合适的机箱。由大到小分为E-ATX>ATX>M-ATX>MINI-ITX。越大的机箱一般散热越好一些,更容易安装,但占空间。不要买小了主板都放不进去。还要考虑能否放得下散热器的高度,能否放得下独立显卡的高度长度,能否放得下电源模组,是否由水冷安装位置等等。至于海景房什么的看个人爱好。
九、显示器
显示器又是一个水很深的话题,有需要可以留言,后期我研究一下单独出一篇文章吧。好了到此为止,大致介绍了各个部分选购注意事项。目前主板一般集成有网卡等必要功能部件。我们自己组装只需要分别购买CPU、主板、独立显卡、内存、硬盘、散热、电源、机箱。然后把他们组装起来,装上系统即可使用。
如果买带有核显的CPU又不需要独立显卡,就可以省掉一半的预算。言归正传,配置到底该怎么选。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然后在预算之内选择足够自己使用的配置,采购物美价廉的配件即可。在明确自身需求和预算之后才不至于被人带偏节奏,追求更高的配置。有些人装了高配置电脑,可能用了几年独立显卡的风扇都没转动。
标签: 电脑应该怎么组装
评论列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