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而且现在是非常好的入局机会。为什么?核心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个,优质内容永远被需要,而公众号是修炼内容基本功最好的平台。
纸质书已经诞生这么多年了,诞生以来受到过很多冲击,报纸杂志的冲击、电视电台的冲击、电子书的冲击、新媒体的冲击……但直到今天,买书的人依然会买书,读书的人依然会读书。
不管什么平台,不管什么形式,任何时候,优质内容永远被用户需要。而任何内容形式都有它的受众,只要你能生产优质内容,你就会被一批人需要,就有机会做起来。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内容形式、内容平台的不断变化?
很简单,修炼好自己的内容基本功,基本功有了,去适应不同平台、不同形式来改变,是相对容易的。
而目前,修炼内容基本功最好的平台,就是公众号。
你去做那种时长一分钟、两分钟的短视频、或者随便开那种聊天式的直播,其实对你真正系统、全面、准确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极其有限。
一分钟的口播类短视频,文稿大概300字,而且还不是系统完整性的内容,天天只拍短视频的话,一年拍上100条也提升不了太多内功。
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耐着性子,逼着自己去写3000字以上的长文,一年就算只写20篇,对你做内容的内功提升也会非常明显,将来想写书、写课都可以,写短视频文案就是降维打击了。
做直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内功,但整体来说不如写长文。
做直播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面对镜头不怯场的能力、应变能力、即兴表达能力等等,但是真正的深度内化还是写作更有帮助。
因为做直播本身是在碎片化地输出,大部分人做一场直播,不管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还是更长时间,都不是在从头到尾输出一个有逻辑、有系统、全面的、严谨的内容,在直播的过程中,你的用词是不严谨的、随口说的,语句也是不太在意逻辑的。
所以,我们要知道,公众号是帮助你对内功进行深度、系统地锻炼和提升最好的平台。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点,我们可以通过写长文去提升其他的内容能力。
天天做短视频,并不能很好地提升一些基础的、底层的内容能力;天天做直播,大部分时候是聊天或者回复问题,也不太可能提高一些常规的内容能力。
但是公众号不一样,写公众号长文的能力,是做其他内容的母能力。
我过去一直写长文,所以后面去做短视频、做直播都会相对比较简单,因为我的母能力、最底层的能力非常厉害。
但反过来就不行,如果只是隔三差五地拍一拍短视频、开一开直播,其实没有办法提升底层能力,将来更难写出一门课、一本书;但是你一旦学会了写长文,再去做短视频、做直播、做演讲以及写课、写书都很简单。
一篇文章3000字-5000字,假设一本书10万字,分成五六章,每章一两万字,再把一章分成几个小节,最后其实就相当于是由几篇文章构成。
当你学会写长文、养成在公众号定期输出长文的习惯,一年后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想写一门课,你会很有自信写好一门课;如果你想写一本书,你会很有自信写好一本书。
第二个,公众号平台持续改革,给新人带来了很多流量增长机会。
近两年,尤其是2023年以来,公众号平台做出了很多改变,不断给新人提供新的入场机会。
比较重要的更新有几点:
第一,图片消息功能,降低阅读门槛,提高轻图文内容的曝光机会。
以前,公众号相比其他平台,内容上的核心优势是深度长文,但总有一部分人群不喜欢看深度长文,以及在短视频的冲击下大众的注意力越来越碎片,原本看深度长文的用户很多也开始转向碎片化内容,这是公众号整体阅读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基于这个原因,微信在公众号体系内推出“小绿书”,大大降低了用户阅读图文内容的门槛,也降低了创作者的创作门槛,加上推荐权重的增加,轻图文内容的曝光机会大大增加,成为一个新的流量入口。
第二,多维度增加公域流量获取机会,给新号提供很好的起号机会。
以前一个公众号想要实现增长,要么做付费推广,要么靠优质内容分享,而对新人来讲,付费推广自带门槛,优质内容分享没有粉丝基数很难起量,这是新人做公众号起号难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现在,平台在多个维度上增加了公域流量的获取,升级发布功能,增加公域流量入口,提升推荐权重,如此一来,哪怕是0粉丝的新号,也有机会拿到公域流量,将公域流量转化为账号粉丝。
第三,微信生态内不同产品彼此互通,流量共享。
公众号相比其他内容平台来说,本身自带一个强大的优势,就是背靠微信。背靠微信,并不单单是用户基数的优势,还有整个微信生态彼此互通的优势。
公众号、朋友圈、视频号、问一问、搜一搜、看一看、小程序……不同产品组件之间,彼此互通,流量共享,这就意味着你只要一个点做得好,其他点就可以享受连带优势。
前面我们提到公众号增加公域流量获取机会,其实这一两年微信的产品更新非常频繁,流量机会的增加不只是公众号,视频号和问一问也有非常大的变动,而这些都可以给公众号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第三个,公众号背靠微信生态,再做10年没问题。
我已经做公众号快10年了,我有资格讲这句话。
我亲身从2015年入行做公众号走到今天,创业做公众号也做了六年多,跨越过周期。
没跨越过周期和跨越过周期的人,对事物的看法非常不同。
2015年我刚入行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唱衰公众号,那时候我也开始焦虑,心里会想:是不是这个行业再过两年就没了?我以后还有没有前途?
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因为我真正跨越过周期,明白这件事的本质了。
从逻辑上讲讲,为什么公众号再做10年没问题。
首先,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你可以卸载抖音吗?可以。你可以卸载知乎吗?可以。你可以卸载小红书吗?可以。你可以卸载微信吗?基本不可以。
这已经跟喜好无关了。
微信已经变成我们日常沟通、交流、社交的工具,我们的爸妈、亲戚、朋友、同事、老板、领导、客户都在微信上,单就这一点,微信很难倒,也不能倒,各方面都不允许它倒。
公众号又是长在微信生态里非常重要的长文阅读平台,它会伴随着微信“一直”存在下去。一百年我们不知道,五十年也不知道,但是十年我们是有答案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你现在刷短视频可以去B站、小红书、视频号、抖音,有很多平台可以选,但是你想看各个领域的好文章,除了公众号基本没有其他平台了,没太有选择。
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知乎完全没有办法跟公众号匹敌,最多可以当辅助,核心还得看公众号。
这几点加起来充分说明,公众号再做10年肯定没问题。
除此之外,还可以再思考一下,我们什么时候会想着刷短视频?多数是累了、不想工作、不想学习的时候。
那我们什么时候会打开公众号?很多时候是最近好像没怎么学习,没怎么好好看干货长文,想打开公众号学习一下,这种心理动机也决定公众号存在的巨大价值。
推荐阅读:
评论列表 (0)